突厥人是繼匈奴,鮮卑和柔然以來又一個游牧民族,公元六世紀開始建立汗國,後來分裂為西,東兩個突厥汗國,先後被大唐滅國,後來後突厥汗國興起,半個世界後被大唐名將王忠嗣滅掉,三個汗國立國193年便煙銷雲散,突厥一詞從此不見於中國史書。
突厥人的來源有許多傳說,它是一個崇拜狼以狼為圖騰的民族。根據和突厥人生活時代較近的《隨書》計載:"突厥之先,平涼雜胡也,姓阿史那氏,魏太武皇帝滅沮渠氏,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(柔然),世居金山(阿爾金山)之陽,為蠕蠕鐵工,金山形似兜鍪,俗號兜鍪為突厥,因以為號。」按照這種說法,突厥人來源於漢地。
突厥人開始的時候人口非常少,依附柔然人做鍛奴,經過繁衍兼并部眾才開始壯大起來,吞併高車(鐵勒)五萬餘帳後開始強大起來。公元552年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門可汗開始向故主柔然汗國發出挑戰,土門可汗向柔然可汗求婚。柔然可汗當然不可能把公主嫁給昔日的奴才,於是,阿史那土門可汗汗有了發動戰爭的借口,很快滅了柔然成為草原上新的霸主。
突厥汗國長袖善舞,縱橫搕閡於國際舞台上,周旋于波斯,東羅馬和中原王朝諸國之間,統一草原後又把西域和中亞地區遼闊土地。突厥汗國最強盛時至至遼海(遼河上游),北過北海(貝加爾湖),西達里河,南瀕阿姆河流。突厥語成為統一的語言,創製了草原上最早的文字–突厥文。在亞洲大陸北部,長城以北以西的地方從此開始突厥化。
突厥汗國以牧業立國,草原經濟非常脆弱,常受蝗白災影響,不足以養活強大的帝國,所以,突厥汗國經常南下掠奪財物和糧食,對西魏,北齊,隋,唐等中原王朝構成強大危脅。
中原王朝同游牧民族數千年的交往中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,挑撥離間,分化瓦解,納貢和親並用,在其衰落時再聚而殲之。隋文帝楊堅採用長孫晟(長孫無忌的父親)離間之計,公元583年,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,雙方以阿爾泰山為界,東突厥汗國是突厥汗國嫡糸後代,是突厥汗國的正統。
隋煬帝時帝,天下大亂,眾叛親離,中原人民躲避戰亂,紛紛北逃。東突厥汗國實力迅速增加,控弦之勢達百萬之眾。「戎狄熾強,古未有也。"東突厥汗國達到空前強盛。隋大業十一年(公元615年)隋煬帝巡狩西北,東突厥始必可汗數十萬鐵騎南下,打算襲擊隋煬帝。隋煬帝得到下嫁給突厥可汗的義成公主密報,南撒進入雁門郡關城。
實厥騎兵來勢洶猛,雁門郡有41城,突厥人攻克了39座,只有雁門關和另一個城池沒有攻克,後來形勢發生變化才解了圍。"土木堡之變」差點在一千多年前(距明英宗時代八百多年)發生。隋朝末年,中原王朝的割據政權都向東突厥汗國府首稱臣納貢,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時,為保障後方的安全,派劉文靜出使突厥,雙方訂立盟約,突厥派五百騎兵助戰。
突厥人是一個貪妄成性的國家,最後一個可汗頡利可汗經常率數十萬騎兵進入長城以南搶劫,給剛建立的大唐構成嚴重的危脅。公元626年,唐太宗李世民剛剛登基,頡利可汗率四十萬鐵騎攻入長城以內,兵鋒直指渭水河畔,距長安城四十里,京師震動。
唐太宗李世民是久經戰陣,足智多謀的馬上皇帝,他巧設疑兵之計,親自到渭水河邊會見頡利可汗。頡利可汗見遠處唐軍陣容嚴整,怕有伏兵,李世民又答應給他許多金銀財寶,才同意撤軍。頡利可汗給唐朝三千匹馬,羊萬計率軍北撒,史稱渭水之盟。
東突厥汗國組織比較鬆散,由各個部族組成。頡利可汗向其他部族徵收重稅,回紇,薛廷陀等部眾先後叛亂。李世民封薛廷陀可汗,牽制瓦解東突厥汗國。頡利可汗同薛廷陀人作戰時損失十萬騎兵,實力開始衰落。
唐太宗抓住機會,準備一雪渭水之盟的恥辱。公元629年,李靖,李勣等大將率十萬唐軍反擊東實厥。唐常剛立國不久,國力已遠遠不能隋朝時候相比,但經過戰爭打造一支虎狼之師,培養出一批能力出眾的名將。定襄之戰,軍神李靖率三千鐵騎突襲頡利可汗大營,李勣在白道截擊東突厥的軍隊,俘數萬之眾,生擒頡利可汗。曾擁有百萬大軍的東突厥汗國就地滅國,故地納入大唐版圖。經此一戰,李世民聲名鵲起,被各少數民族擁立為天可汗。
西突厥汗國依負唐朝,接受大唐的刪封。唐高宗李治時代,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又發生叛亂。永微六年(公元655年)派右屯衛大將軍程知節(程咬金)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遠征西突厥。名將蘇定方在金山之戰中大敗阿史那賀魯四萬騎兵,後來又以一萬唐軍打敗阿史那賀魯十萬鐵騎。阿史那賀魯逃到石國後被殺,首級傳首長安。西突厥汗國滅亡。
唐朝在西域設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,突厥貴族成為唐軍將領,為大唐東征西討,出了許多名將。有些野心家厭倦了這種生活,打算回到北方重新復國。突厥人叛亂被鎮壓後,唐朝沒有履行赦免戰俘的諾言,殺掉叛亂將領,引起一些實厥貴族不滿。
公元682年(永淳元年),突厥貴族阿史那骨噸陸率十七人北逃,一路招降納叛,兵馬象滾雪球一樣擴大,很快擁有五六千之眾,他自稱頡跌利可汗,這樣東突厥亡國半個多世紀後重新復國,史稱後突厥汗國。後突厥汗國非常明智,選擇了依附大唐,後來又產生分歧。後突厥汗國最後一個大汗叫白眉可汗。
鐵勒部骨力裴羅可汗立國後,反抗後突厥汗國的壓迫,選擇大唐做靠山。公元745年骨力裴羅同唐軍夾擊後突厥汗國。大唐名將王忠嗣滅了後突厥汗國,鐵勒人殺死白眉可汗。突厥人除了戰死沙場之外,一部分加入鐵勒部,一部分融入大唐,以後"突厥」一詞不見於中國史書,西突厥余部西遷到中亞地區。
突厥汗國幾起幾落,分裂後的東突厥汗國曾擁有百萬之兵,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少有的,但他們落後的政權組織形式,脆弱的經濟無法保持長久的繁榮。李世民依靠統一戰爭中鍛鍊出來的一批精兵猛將,僅四年時間就打敗了東突厥百萬之眾。
擁有百萬大軍的突厥汗國是怎樣滅亡的?
突厥人是繼匈奴,鮮卑和柔然以來又一個游牧民族,公元六世紀開始建立汗國,後來分裂為西,東兩個突厥汗國,先後被大唐滅國,後來後突厥汗國興起,半個世界後被大唐名將王忠嗣滅掉,三個汗國立國193年便煙銷雲散,突厥一詞從此不見於中國史書。
突厥人的來源有許多傳說,它是一個崇拜狼以狼為圖騰的民族。根據和突厥人生活時代較近的《隨書》計載:"突厥之先,平涼雜胡也,姓阿史那氏,魏太武皇帝滅沮渠氏,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(柔然),世居金山(阿爾金山)之陽,為蠕蠕鐵工,金山形似兜鍪,俗號兜鍪為突厥,因以為號。」按照這種說法,突厥人來源於漢地。
突厥人開始的時候人口非常少,依附柔然人做鍛奴,經過繁衍兼并部眾才開始壯大起來,吞併高車(鐵勒)五萬餘帳後開始強大起來。公元552年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門可汗開始向故主柔然汗國發出挑戰,土門可汗向柔然可汗求婚。柔然可汗當然不可能把公主嫁給昔日的奴才,於是,阿史那土門可汗汗有了發動戰爭的借口,很快滅了柔然成為草原上新的霸主。
突厥汗國長袖善舞,縱橫搕閡於國際舞台上,周旋于波斯,東羅馬和中原王朝諸國之間,統一草原後又把西域和中亞地區遼闊土地。突厥汗國最強盛時至至遼海(遼河上游),北過北海(貝加爾湖),西達里河,南瀕阿姆河流。突厥語成為統一的語言,創製了草原上最早的文字–突厥文。在亞洲大陸北部,長城以北以西的地方從此開始突厥化。
突厥汗國以牧業立國,草原經濟非常脆弱,常受蝗白災影響,不足以養活強大的帝國,所以,突厥汗國經常南下掠奪財物和糧食,對西魏,北齊,隋,唐等中原王朝構成強大危脅。
中原王朝同游牧民族數千年的交往中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,挑撥離間,分化瓦解,納貢和親並用,在其衰落時再聚而殲之。隋文帝楊堅採用長孫晟(長孫無忌的父親)離間之計,公元583年,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,雙方以阿爾泰山為界,東突厥汗國是突厥汗國嫡糸後代,是突厥汗國的正統。
隋煬帝時帝,天下大亂,眾叛親離,中原人民躲避戰亂,紛紛北逃。東突厥汗國實力迅速增加,控弦之勢達百萬之眾。「戎狄熾強,古未有也。"東突厥汗國達到空前強盛。隋大業十一年(公元615年)隋煬帝巡狩西北,東突厥始必可汗數十萬鐵騎南下,打算襲擊隋煬帝。隋煬帝得到下嫁給突厥可汗的義成公主密報,南撒進入雁門郡關城。
實厥騎兵來勢洶猛,雁門郡有41城,突厥人攻克了39座,只有雁門關和另一個城池沒有攻克,後來形勢發生變化才解了圍。"土木堡之變」差點在一千多年前(距明英宗時代八百多年)發生。隋朝末年,中原王朝的割據政權都向東突厥汗國府首稱臣納貢,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時,為保障後方的安全,派劉文靜出使突厥,雙方訂立盟約,突厥派五百騎兵助戰。
突厥人是一個貪妄成性的國家,最後一個可汗頡利可汗經常率數十萬騎兵進入長城以南搶劫,給剛建立的大唐構成嚴重的危脅。公元626年,唐太宗李世民剛剛登基,頡利可汗率四十萬鐵騎攻入長城以內,兵鋒直指渭水河畔,距長安城四十里,京師震動。
唐太宗李世民是久經戰陣,足智多謀的馬上皇帝,他巧設疑兵之計,親自到渭水河邊會見頡利可汗。頡利可汗見遠處唐軍陣容嚴整,怕有伏兵,李世民又答應給他許多金銀財寶,才同意撤軍。頡利可汗給唐朝三千匹馬,羊萬計率軍北撒,史稱渭水之盟。
東突厥汗國組織比較鬆散,由各個部族組成。頡利可汗向其他部族徵收重稅,回紇,薛廷陀等部眾先後叛亂。李世民封薛廷陀可汗,牽制瓦解東突厥汗國。頡利可汗同薛廷陀人作戰時損失十萬騎兵,實力開始衰落。
唐太宗抓住機會,準備一雪渭水之盟的恥辱。公元629年,李靖,李勣等大將率十萬唐軍反擊東實厥。唐常剛立國不久,國力已遠遠不能隋朝時候相比,但經過戰爭打造一支虎狼之師,培養出一批能力出眾的名將。定襄之戰,軍神李靖率三千鐵騎突襲頡利可汗大營,李勣在白道截擊東突厥的軍隊,俘數萬之眾,生擒頡利可汗。曾擁有百萬大軍的東突厥汗國就地滅國,故地納入大唐版圖。經此一戰,李世民聲名鵲起,被各少數民族擁立為天可汗。
西突厥汗國依負唐朝,接受大唐的刪封。唐高宗李治時代,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又發生叛亂。永微六年(公元655年)派右屯衛大將軍程知節(程咬金)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遠征西突厥。名將蘇定方在金山之戰中大敗阿史那賀魯四萬騎兵,後來又以一萬唐軍打敗阿史那賀魯十萬鐵騎。阿史那賀魯逃到石國後被殺,首級傳首長安。西突厥汗國滅亡。
唐朝在西域設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,突厥貴族成為唐軍將領,為大唐東征西討,出了許多名將。有些野心家厭倦了這種生活,打算回到北方重新復國。突厥人叛亂被鎮壓後,唐朝沒有履行赦免戰俘的諾言,殺掉叛亂將領,引起一些實厥貴族不滿。
公元682年(永淳元年),突厥貴族阿史那骨噸陸率十七人北逃,一路招降納叛,兵馬象滾雪球一樣擴大,很快擁有五六千之眾,他自稱頡跌利可汗,這樣東突厥亡國半個多世紀後重新復國,史稱後突厥汗國。後突厥汗國非常明智,選擇了依附大唐,後來又產生分歧。後突厥汗國最後一個大汗叫白眉可汗。
鐵勒部骨力裴羅可汗立國後,反抗後突厥汗國的壓迫,選擇大唐做靠山。公元745年骨力裴羅同唐軍夾擊後突厥汗國。大唐名將王忠嗣滅了後突厥汗國,鐵勒人殺死白眉可汗。突厥人除了戰死沙場之外,一部分加入鐵勒部,一部分融入大唐,以後"突厥」一詞不見於中國史書,西突厥余部西遷到中亞地區。
突厥汗國幾起幾落,分裂後的東突厥汗國曾擁有百萬之兵,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少有的,但他們落後的政權組織形式,脆弱的經濟無法保持長久的繁榮。李世民依靠統一戰爭中鍛鍊出來的一批精兵猛將,僅四年時間就打敗了東突厥百萬之眾。